周逸龙收到苏米诺夫发回的电报时,已经是在赶去增援先遣集团的路上。

夜色中,借着战车中的灯光,周逸龙仔细将电报阅读了一遍。

对于苏米诺夫分队,成功歼灭日军“731”特战中队的战绩,他非常满意。

电报中还提到,他们成功的抓获了两名俘虏,有关日军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罪证,苏米诺夫也都一一进行了拍照。

说起来,周逸龙丢给他的相机,还是从那个日军军医,松本草坪的身上缴获的。

因为那个家伙,已经伙同清原幸生“越狱”了,他的这些私人物品,自然就被周逸龙给毫不客气的充公使用了。

唯一让人牵挂的就是,日军“731”部队的罪魁祸首,石井四郎的身份无法准确核实,发现的那具身穿大佐军装的日军尸体,有点过于年轻,还需要通过情报再具体确认下。

其实,对于周逸龙来说,只需要亲身看上一眼,就能确认无误了,前世时他可是在照片上,亲眼看到过那恶魔的长相。

不过,日军特战中队既然已被消灭,终归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,下一步,只需要在渡口坚决挡住日本援军就行,一旦彻底围歼了日军23师团,整个诺门罕的敌我形势,就基本大局已定了。

对于这一点,周逸龙倒不是很担心。

苏军先遣集团虽说元气大伤,但还拥有70多辆坦克装甲车,600多名摩托化步兵,就算进攻不足,但防守起来,还是完全有一战之力的。

值得庆幸的是,周逸龙之前特意调拨给先遣集团的6门76毫米加农炮,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,它们在之前的战斗中,几乎都未及展开,就又迅速的跟着部队向后撤退了。

在周逸龙心中,有这些力量做基础,应该足够拖住日军一个步兵联队了。

只是他还不知道,一支强大的日本援军,正在飞速赶来。

…………

几乎与此同时,在漆黑的夜色中,日军战车团也正浩浩荡荡的,开往哈拉哈河西岸。

为了瞒住东岸的苏军,战车团团长安冈正臣,特意留下了十几辆战车,一直跟东岸苏军激战到黄昏,才鸣金收兵,调头追赶大部队。

在主力部队夜间行军时,他又刻意强调,不许打开车灯,以免暴露自己,被敌军发现。

因此,所有日军坦克都是闭灯前行,同时将车速控制在每小时十五公里左右。

为了不让部队跑散,保持住队形,所有坦克的车长们必须打开舱盖,探出头来前后互相照应。

靠着这些办法,日军战车团成功的迷惑了东岸苏军,在东岸苏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,将战车团主力调往了西线。

当然,这些精妙的主意,并不是坐在装甲车中的安冈正

臣中将,独自一人想出来的,说起这些,还真是多亏了身边的这位德军坦克专家,埃伦上校。

这位来自德国的精英同行,有着中年人特有的沉稳内敛,一双目光深邃的眼睛,似乎总能敏锐洞察出问题的关键,英俊潇洒的脸上,总是时刻挂着从容又自信的微笑,安冈正臣中将看到他的第一眼,就觉得这必定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。

他似乎对坦克特别有兴趣,从一开始,他就没有跟随胡伯尔中将前往西线,而是自愿随同日军战车团,一起留在了东线。

说起来很惭愧,当初大军向诺门罕地区集结时,在所有参战陆军中,最晚抵达前线的,恰恰是看起来应该速度最快的——第1战车团。

这并不是安冈正臣中将故意拖延时间,事情搞成这个样子,还是大有原因的。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