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小冬找到杜贞念,跟她说了一下关于蜡烛作坊的事。
蜡烛作坊她想留给房家洼,算作村里的集体产业。
杜贞念自然是没有什么话说的,毕竟她爹杜庭,也就是县令大人已经开始着手向周围的各县和商队推销蜡烛了。
况且她自己目前也只打算做好腐乳和变蛋,等过个两年,自己嫁人后,就退出房家洼的生意,重新在夫家所在地开设腐乳和变蛋作坊。
这也是在管理和制作腐乳以及变蛋途中,杜贞念自己考虑的事。
毕竟她不能一辈子待在房家洼。
刘小冬也没什么要挽留她的,这个时代的女性,天然的要在某一天嫁人,给夫家生子,操持夫家一大家子。
但她小小的失望之下,还是很真诚地祝福杜贞念的打算,并决定,以后还继续跟她这个姐姐合作,而且她相信自己还会做出更多的其他东西出来。
杜贞念自然是相信她说的话的,在房家洼待了大半年,刘小冬的聪慧和进取心,她完全看在眼里。
而且很多时候,她常常好奇为啥人脑袋长得都一样,就这个小冬妹妹主意特别多呢?
刘小冬一点也不敢跟她说实话,只会在心里默默感谢一番老祖宗们,然后再说一遍: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不聪明,而是人们被各种东西限制住了想象力。
房家洼蜡烛作坊,准备由一众妇人管理和生产。
因为这个方子是刘家拿出来的,所以蜡烛作坊的利润,刘家将独得三成,其余七成,在扣除全部成本,比如柴禾,购买乌桕子的银钱,制作工人的工钱等等,其余全部按实际情况分给村里十一户人家。
没错,在这里,刘家还会再得一份利润。
这也是全村妇人在讨论过后,跟村长石大确定后的结果。
对于全女性作坊,村里的男人们也没有意见,虽然各家妇人都说了,到了打乌桕子和收购乌桕子的时候,需要男人多动手,多出门跑动,但是给工钱。
男人们自然没有不应,自己妻子和母亲赚钱,不还是自家受益?而且自己还能不定时赚点工钱。
其实最主要的原因,是村长说的,房家洼全体男人,将走在长期开荒芦苇滩的路上。
这是一条又长又艰难的路,要稳打稳扎地走,不能着急。
在开荒途中,农忙时参与农忙,作坊要工就帮助作坊。
房家洼的男人就是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
这口号,房家洼全体男性都着实喜欢。
而对于蜡烛的售卖,刘小冬也自有一条路——她打算利用镇里的几个员外,搞一个本镇对外输出商队。
这几家员外都是有田庄有小商队的,家里的各房子弟,有常年累月沿着大当河在外跑商的,也有在周边几个府县的小队伍。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